這本書是在逛Costco時不小心瞄到的, 會讓我感興趣的不是中文標題"經濟大懸崖"
而是英文標題Demographic cliff, 也就是人口統計懸崖
畢竟近期會有經濟硬著陸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了吧 (咦?)
反倒是從人口統計出發這點吸引了我, 因為許多已開發國家(包括台灣)都已經或是即將面臨少子化的衝擊
這個趨勢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出現, 以往的經濟學可能都將不管用
光是人口紅利的消失, 就會讓勞保健保和一堆退休基金全都破產, 保險與金融公司的榮景也將消失
令我很有興趣想看看作者究竟有何分析可以參考
看完全書後, 我認同也相信他書中趨勢預測(forecast)的部份, 也就是全球經濟蕭條將要來臨, 而中國將會是重災區
但對於想精確預測(predict)經濟何時會爆走, 像是2014年股市會崩盤等等, 我就一概不理會
如同地震和火山爆發一樣, 這種大型災害人類還是只能做到forecast, 但準確預測難度太高, 幾乎一定失敗
看完這本書, 一直思考的是, 如果經濟真的崩盤, 要如何做才最能自保呢?
我覺得有危機意識的人, 都應該要先想一下這個問題
以下僅節錄一些我比較有興趣的主題, 書中提供了許許多多的數據和圖表, 想了解的人可以看一下
=======================================================
人口統計懸崖
當台灣2016年少子化衝擊將嚴重影響到大學時, 對於經濟的影響會在20幾年後浮現
一個貫穿全書的基本原則就是, 人的一生消費模式是很像的
例如18歲上大學要繳學費, 30幾歲結婚, 然後是買房, 當小孩變青少年又想換房
接著步入老年後, 消費下降, 最後就是醫療相關的支出而已
對美國人來說, 一個人支出最高峰平均在46歲 (而亞洲國家因普遍學歷高, 結婚晚, 會再更老一點)
因此藉由觀察46歲的人口比率, 就能得到十分準確的經濟預測指標
例如美國戰後嬰兒潮46歲的人口顛峰就約在2007年左右
這不就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前一年嗎? 因此作者認為這個指標十分具有代表性
人口急速老化, 代表政府承諾的退休和老年照護福利的財源不知要從何而來
而且老年人的特性就是只存錢, 不借錢, 花很少錢, 一堆錢將全都鎖在銀行戶頭裡
同時年輕人將會被一群被迫延長退休時間的老人搶工作, 並且還要負責養一大群已退休的老人
這樣的經濟起得來才奇怪
就作者研究世界各國的人口統計, 許多國家都將在即將到來的十年內跌入人口懸崖
因此全球化的經濟蕭條是極有可能的
房地產
人口老化也將讓房地產的遊戲規則回到最原始的"大富翁遊戲"一樣, 不是自住自用就是拿來收租
想靠房價增值賺錢是不行的
一來人口老化到一個地步, 會造成同一時間裡, 過世的屋主比要進入社會的年輕人還要多的狀況
此時, 幾乎沒有興建新房子的理由, 這種狀況下你認為房價會漲還是跌?
二來勞動人口將下降, 因此原有的辦公大樓就夠用了, 新的大型商用開發案將變成燒錢的玩意兒
更不用提像什麼航空城等大型開發案了
簡單來說, 就是原來的房地產就夠用了, 甚至有人要用就得偷笑, 根本不用去想要再蓋新的
因此全球房地產將面臨前所未見的危機
債務泡沫
人類正在寫下史上債務泡沫的新紀錄
想想看量化寬鬆在做什麼事, 它說的是我們要印更多的鈔票, 以用來補救我們先前因為印太多鈔票造成的問題
是不是很矛盾呢?
世上沒有永動機, 也因此這樣的泡泡必將破滅
如今美國聯準會已宣布停止量化寬鬆, 未來美國國債的利率勢必上揚
因此可預期美國將減少舉債, 並進行還債的動作
聯準會自行預測基準利率在2017年會升到3.75% (是否會回到常態的6%就等著看了)
到時就如同巴菲特所講的, 當潮水一退, 就會知道誰在裸泳了
至於像歐盟和日本, 還繼續在印鈔票, 只能祝福他們了
不只是政府債務, 而是連同民間債務, 在全球各國都出現了前所未見的高點
再想一下勞動力人口將急速減少的情況下, 你能不害怕誰還的出這些錢嗎?
美國的移民人口還能補救一下他們的缺口, 但其它各國沒有這麼好運了
(如果我們把菁英都送去美國唸書和工作, 其實是等同於送上他們一份大禮, 並非美國很好客, 而是他們一直都是靠外來移民才能壯大)
再仔細看一下的話, 會輕易發現現在的債務問題其實比2008年時還嚴重 (有人真的還錢了嗎? 還是拿了政府紓困的錢又去投資?)
此外, 大家也逐漸發現, 量化寬鬆其實是拿一般老百姓的錢去貼補有錢的人的投資, 對GDP和失業狀況幫助相當有限
作者是自由市場派的, 認為政府應該讓泡泡破掉, 而後再重生, 如同春夏秋冬四季輪替一樣
現在的作法是人為的干擾, 只會讓泡泡越吹越大而已
原物料商品價格
新興國家的成長動能與原物料價格息息相關
作者的研究指出, 每30年一次的原物料價格低點將在10年內到來
到時候, 已開發國家正遭受債務泡沫以及房地產崩盤的襲擊, 新興國家的出口將受到極大衝擊
再加上原物料價格下降, 正是雪上加霜
作者的立論便是, 人口危機, 債務危機, 與原物料危機都將在幾年內同步發生
將會形成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斷頭, 誰都無法倖免
到時將會發生通貨緊縮, 什麼黃金, 股市, 房地產都將跌入谷底
唯有現金會是王道 (嗯, 我沒做過什麼研究, 不過我也是這樣認為)
日本的昏經濟
日本實在是一個很好的借鏡, 讓我們了解以上的許多論點其實早有實例支撐
在1990年代後, 日本經濟一直昏迷到現在
就算安倍在2012年用瘋狂的量化寬鬆政策打強心針, 心跳也只有跳了一下, 2014年的估計GDP只剩下0.86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日本的戰後嬰兒潮的強大勞動力創造了經濟奇蹟, 最顛峰時整個東京市的房地產和全美國的加起來等值
日本公司還瘋狂地去收購美國公司和摩天大樓 (有沒有覺得最近某國出現類似的動作?)
但經過1989年的人口統計懸崖後, 經濟就無力回天, 而且日本的人口幾乎是一路下探, 也因此到現在還是無藥可救
一路以來日本政府持續的量化寬鬆, 甚至長期的負利率, 也無法使經濟活絡
因為老人的錢都當棺材本鎖在戶頭裡, 而已退休的人的退休福利也壓得社會喘不過氣
許多當時買在房市高點的人, 直到今天還在幫他們的溺水屋還貸款, 實在是令人不敢想像
台灣的人口統計數字落後日本約十四年, 是不是該見不賢而內自省一下了呢?
中國, 最後也是最大的泡沫
中國人天生喜歡房子, 有了錢也不喜歡投資股市和債券, 偏好就是買房地產
中國平均自用住宅擁有比率約90%, 相較之下美國的65%和日本的60%像是未開發國家 (台灣約為83%)
在中國, 男性如果沒買房子, 就幾乎討不到老婆, 因此就算不吃不喝要背30幾年的貸款買個小小房子, 還是得咬著牙買
(中國一些城市的房價所得比都超過30以上, 這點倒是世界第一了)
因此有華人的地方,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 房市還是一路向上
但這也將是中國最大的罩門
中國為了加速現代化, 希望能讓多數人都富起來, 這用意是好的
因為根據統計, 城市的人的GDP貢獻度約為農村的人的3倍
而中國的目標是在2025年內, 將2億5000萬人從農村移到城市!!
一般國家的作法是, 先拉抬起產業, 有了人口需求後再開發城市
中國官方的作法是, 先開發城市, 硬把人遷進去, 然後希望產業就能起來
但如同APEC藍一樣, 做盡表面功夫是改變不了本質的
更糟糕的是, 中國的地方官商勾結嚴重, 不負責任地拿國家的錢蓋了一堆沒人會來住的房子
本書作者說的好, 若說美國是在印鈔票的話, 那中國就是在印公寓!
很難想像到時候, 一堆農村的人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又搬回老家住, 一個又一個的鬼城要賣給誰 (目前空屋率已約24%)
更可怕的是, 中國目前的GDP有超過一半是由政府投資所貢獻
這也是過去幾年能弄出10%~20%成長率假象的手法, 一旦不蓋房子不造橋鋪路了, GDP成長率將會銳減
另一方面, 由於一胎化政策, 大陸的勞動力將在2025年達到高峰, 之後頭也不回地往下探
而未來的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危機, 也會大量減少對中國的進口需求
雙重壓力下, 中國的產業經濟狀況很難好轉
中國前10%的人擁有約75%的總儲蓄率, 而這群人正都在想辦法移民, 逃離中國
希拉蕊已指出"中國90%的官員家屬和80%的富豪已申請移民,或有移民意願。" (怎樣的國家會有這樣的狀況, 令人費解)
跑不了的, 將會受經濟泡沫化的嚴重打擊, 進而嚴重影響國內消費能力
反而是農村的人只要回去過自給自足的日子就好 (只要他們的家還在, 沒被都更就可以)
以上的房地產泡沫(以及影子銀行危機), 人口斷崖及出口銳減, 和最有錢的人都想逃離中國, 這三個因素加總起來
讓作者認為這紙糊的房子將會重重倒地
若覺得這樣的想法太極端, 或許可以想辦法先反駁一下以上的證據 (應該是不太容易)
會受牽累最大的將是南韓, 因為出口依賴最高 (最近不是又簽了FTA嗎?)
台灣沒辦法偷笑, 因為將會是受創第二深的國家
在一昧的只想出口東西到中國之外, 是否也應該未雨綢繆地先準備一下, 想辦法加強對其它國家的出口呢?
留言列表